沁园春·李神木北上,同白斋饯之
浊酒三杯,余与徐生,为饯君行。
正南墙春暖,梅花顿绽,北池雨过,柳带刚青。
如此风光,真堪聚首,何事轻装又远征。
登高望,怅蓟门千里,无限离情。
知君未免沾膺。
恰今夕、狂歌兴倍增。
任酒酣已往,偏能说剑,更阑而后,且复谭兵。
倒马关前,王陵城下,此去经过百感生。
兵争后,恐阴燐未灭,战血犹腥。
正南墙春暖,梅花顿绽,北池雨过,柳带刚青。
如此风光,真堪聚首,何事轻装又远征。
登高望,怅蓟门千里,无限离情。
知君未免沾膺。
恰今夕、狂歌兴倍增。
任酒酣已往,偏能说剑,更阑而后,且复谭兵。
倒马关前,王陵城下,此去经过百感生。
兵争后,恐阴燐未灭,战血犹腥。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为朋友李神木北上送别的场景,充满了豪迈的友情和对战乱现实的感慨。
上阕(前半部分):
开头三句直接点明主题——和徐生一起用简单的浊酒为朋友饯行。"南墙春暖""北池柳青"这些景物描写,用温暖的春天反衬离别的伤感。作者忍不住问:在这样美好的时节,为什么要远行呢?望着北方千里之外的蓟门(北京一带),离愁更加浓烈。
下阕(后半部分):
写饯行宴上的场景。朋友分别难免落泪,但今晚大家反而更加豪迈地唱歌。酒喝到兴头上,开始畅谈剑术兵法,直到深夜。想到朋友要经过的倒马关、王陵城这些地方,都是曾经的战场。结尾最震撼:作者担心那些地方战火虽熄,但磷火未灭,血腥犹在——暗示当时社会仍笼罩在战争阴影中。
全词特色:
1. 用温暖的春景反衬离别的苦,又用豪迈的饮酒谈兵掩盖内心的忧虑
2. "说剑""谭兵"的细节,展现文人侠客的豪情
3. 最后三句突然转向沉重,揭示饯行背后是战乱的时代背景
4. 语言直白有力,像"浊酒三杯""狂歌兴增"都很接地气
这首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表面是送别朋友的日常场景,却暗含着对战乱时代的深刻忧虑,豪放中带着沉痛,简单几句就勾勒出大时代下普通人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