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
导江盘三峡,美哉神禹功。
天地有缺陷,思以人力通。
惟神宝佐禹,效命庚辰同。
云旗驱黄牛,蹴蹋龙蛇宫。
圭握百灵符,炉铸万物铜。
遂令南条水,万壑皆朝东。
庙貌留空山,蘋藻走村翁。
庙前盘老树,山鬼啼西风。
天地有缺陷,思以人力通。
惟神宝佐禹,效命庚辰同。
云旗驱黄牛,蹴蹋龙蛇宫。
圭握百灵符,炉铸万物铜。
遂令南条水,万壑皆朝东。
庙貌留空山,蘋藻走村翁。
庙前盘老树,山鬼啼西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黄陵庙》用生动的语言歌颂了大禹治水的功绩,同时展现了黄陵庙的神秘氛围。
开头说长江穿过三峡,气势磅礴,这都是大禹治水的功劳。诗人感叹,天地本不完美,但大禹用智慧和力量疏通了江河,造福人间。
接着提到协助大禹的神灵(“庚辰”是传说中帮助大禹的神将),他们挥舞云旗,驾驭黄牛(象征治水的力量),震慑水中的龙蛇(代表洪水灾害)。大禹手握玉圭(象征权威),铸造铜炉(象征治理自然的力量),最终让南方的河流(“南条水”)都乖乖向东流去,不再泛滥成灾。
后四句转到黄陵庙的景象:庙宇矗立在空寂的山中,村民来此祭祀(“蘋藻”是祭品);庙前古树盘绕,西风呼啸,仿佛有山鬼在哀鸣,增添了几分苍凉神秘的色彩。
核心思想:
1. 赞美人力胜天——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了人类用智慧和努力改造自然的精神。
2. 神话色彩——通过神灵、黄牛、龙蛇等意象,让故事充满传奇魅力。
3. 沧桑感——庙宇的荒凉和山鬼的啼叫,暗示时间流逝,但功绩永存。
语言特色:
- 比喻形象,比如“云旗驱黄牛”把治水写得像一场神话战役。
- 画面感强,从壮阔的治水场景切换到幽静的庙宇,形成对比。
普通人读这首诗,既能感受到大禹的伟大,又能想象出黄陵庙的神秘景象,体会到一种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