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这首诗以天台曹园为主题,描述了园中的自然风光和优雅的环境。首先,诗中提到了蔡岭的桑麻地和曹家的桃李庄,展现了这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富饶的田园风光。
接着,诗人描绘了园中的溪流,用“春水滑”来形容溪流的轻快和活力。而梅花在晚风中散发出香气,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换和梅花的坚韧品质。
然后,诗人提到了竹屋和笋舆。竹屋是园中的一处建筑,给人宁静和舒适的感觉。笋舆则可能是一种竹制的交通工具,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休憩的工具。诗人在此表达了他愿意留客休息,享受这里的宁静和舒适。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态度。“平生看花法,不学蜜蜂忙。”诗人表示自己欣赏花的方式是与自然和谐共处,不像蜜蜂那样忙碌。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追求的是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方式,不追求繁忙和功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示了天台曹园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闲适心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