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儿果祥诗十首其九

可爱俱无迹,唯馀一痛伤。
招魂归杳旷,追路失苍茫。
万事甘人下,馀生怕日长。
泪痕罗幌底,斜月映如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痛失爱子后写下的哀歌,字字血泪,句句扎心。

前两句直接道出丧子之痛:孩子可爱的模样全都消失了,只剩下刻骨的伤痛。就像家里突然被掏空,所有欢声笑语都变成死寂,这种落差让人痛不欲生。

中间四句用超现实的画面表达思念:想给孩子招魂,可他的魂魄飘在无边虚空里;想沿着他走过的路追寻,却迷失在茫茫天地间。这里的"招魂""追路"都是徒劳的挣扎,就像现代人对着遗物说话、翻看旧照片一样,明知无望却忍不住去做。

"万事甘人下"是心死的状态——觉得活着没意思,做什么都提不起劲。"馀生怕日长"更残酷:别人盼长寿,丧子之父却觉得多活一天都是煎熬。这两句把悲痛写到极致,就像被抽走灵魂的行尸走肉。

最后镜头转到深夜场景:泪痕浸透床帐,月光像霜一样冷。这个画面既真实又象征——真实的泪渍,冰冷的月光,共同构成心如死灰的意象。特别是"霜"字,既写月光之冷,更暗示心里的寒意永远化不开。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哽咽着说家常话,但每个字都沉甸甸的。最打动人心的,是那些所有失去至亲的人都懂的感受:想触碰却抓不住的虚空,活着比死还难受的窒息感,还有深夜独自流泪的孤绝。这种痛穿越千年,依然能让人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