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隆德过六盘
客怀苦难昧,归心促邮程。
饰马立檐下,晨鸡犹未鸣。
跨鞍出郊埤,征鞭不少停。
野犬隔村吠,宿鸦绕树惊。
隐隐双林侧,涓涓溪水声。
登山不见月,举首已侵星。
苍茫云雾起,良久曙光生。
千峰拱翠壁,万壑入川平。
忽觉高天际,已忘人世情。
饰马立檐下,晨鸡犹未鸣。
跨鞍出郊埤,征鞭不少停。
野犬隔村吠,宿鸦绕树惊。
隐隐双林侧,涓涓溪水声。
登山不见月,举首已侵星。
苍茫云雾起,良久曙光生。
千峰拱翠壁,万壑入川平。
忽觉高天际,已忘人世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清晨启程赶路的所见所感,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早行画卷。
开篇直接点出旅人心情:思乡心切睡不着觉,天没亮就急着赶路。屋檐下的马儿已备好鞍,公鸡都还没打鸣,他就挥鞭出发了。这里用"晨鸡犹未鸣"这个细节,特别形象地表现了出发之早。
路上遇到的景物都带着清晨特有的静谧感:远处村庄传来零星的狗叫,被惊动的乌鸦绕着树飞,树林边能听见细细的溪流声。这些声音描写特别有画面感,让读者仿佛也跟着走在黎明时分的山路上。
最精彩的是对天色渐亮的描写:抬头看不见月亮时,才发现满天星斗;云雾弥漫好一阵子,曙光才慢慢出现。这种对时间流逝的细腻观察,把等待天亮的过程写得十分真切。
当太阳升起后,视野豁然开朗:群山像拱手而立,沟壑都通向平坦的河流。这时诗人突然有种超脱感,仿佛站在离天很近的地方,暂时忘记了尘世的烦恼。结尾这个感悟很自然,是经过长途跋涉、看过壮阔景色后的真实心境。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的纪录片,从漆黑一片到晨光熹微,从局促赶路到豁然开朗,让读者跟着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心灵之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质朴的观察和真实的感受,没有刻意修饰,却格外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