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炭与湘山西堂惠然师

纷纷向火乞儿多,独有君如择乳鹅。
万煅炉中寻粲可,一堆灰里拔阴何。
雪欺败屋闲犀柄,草卧空庭任雀罗。
亟送乌薪相暖热,恐随春梦入南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送炭的温馨画面,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赞美了惠然师(一位僧人)高洁的品格和诗人真挚的情谊。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当大多数人都像乞丐一样挤在火堆旁取暖时,惠然师却像挑选乳汁的小鹅一样有原则,不随波逐流。这里用"择乳鹅"的意象,突出主人公不贪图安逸、保持独立人格的品质。

中间四句通过炼金炉寻宝、灰堆里找诗的比喻,形容惠然师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修行和创作。雪压破屋、荒草满院的描写,既表现生活环境的清寒,又暗含主人公超脱物欲的境界——就像闲置的犀角柄(贵重物品)和任由雀鸟栖息的庭院,体现其淡泊名利的态度。

最后两句直接表达送炭的用意:诗人急忙送来黑炭(乌薪)帮友人御寒,是担心对方会像"南柯一梦"的典故那样,在寒冷中进入虚幻梦境。这里既有关怀之情,也暗含警醒——不要因环境艰苦而消沉,要保持清醒。

全诗通过"炭火"这个日常物品,将物质温暖与精神温暖相结合。寒冷的环境象征世态炎凉,而送炭行为则代表超越物质的人间温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世俗中坚守本真,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深厚情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