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雩都道中
春日既已暮,山溪水亦长。缘越殊未极,兹焉复理榜。
川原霭回郁,触目纷万象。鸟啼山木暗,人语滩石响。
雨外峰明灭,风前花偃仰。岫转失来踪,沙明得前朗。
鱼跳碧潭中,猿引苍藤上。壁隙鬼神劖,石皴仙人掌。
时或遇平旷,茅屋兀三两。予本倦游人,取次惬心赏。
逢山拟便登,遇水欣长往。只此区中迹,已深霞外想。
何时纵所如,悠然息尘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春日里的舟行旅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自己的心情变化。
开头两句“春日既已暮,山溪水亦长”,直接点明了旅行的时间是在春天,但是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山里的溪流因为雨水而显得更加湍急和长。
中间部分“川原霭回郁,触目纷万象。鸟啼山木暗,人语滩石响”,描述了沿途的景色:山间雾气缭绕,风景多变;鸟儿在树林中啼叫,水边的人声和溪石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接下来的几句“雨外峰明灭,风前花偃仰。岫转失来踪,沙明得前朗”,进一步描绘了山峰在雨后时隐时现的景象,花朵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以及山峦的不断变化带来了新的风景。这些变化让作者感到仿佛迷失了方向,但前方的世界又变得明亮。
再往下“鱼跳碧潭中,猿引苍藤上。壁隙鬼神劖,石皴仙人掌”,诗人描述了水中的鱼儿跳跃、山间的猴子攀爬,以及岩石上奇特的形态,仿佛是鬼斧神工、仙人所留下的痕迹。这些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神奇的世界。
诗的最后几句“时或遇平旷,茅屋兀三两。予本倦游人,取次惬心赏。逢山拟便登,遇水欣长往。只此区中迹,已深霞外想。何时纵所如,悠然息尘鞅”,描绘了偶尔遇到的开阔地带,以及简陋的茅屋。诗人说自己原本是厌倦了旅行的人,但这次旅行却让他感到非常惬意。他表达了想要随时探索、自由行走的愿望,并憧憬着未来能真正放下世俗的烦恼,过上闲适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山间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获得的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