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和山南嵓雾雨连日披而出游赋十四韵
北极森群帝,南嵓擅一宫。路从鹏翼过,门撼鹤巢通。
金阙斜临壑,瑶台迥架空。摩天依翠壁,拔地逼苍穹。
驰道缘崖转,雕栏跨磴雄。披图留汉畤,鞭石笑秦功。
玄圃昆崙外,神仙渤澥东。无心来楚望,有意访崆峒。
雾隐千嵓紫,岚遮万树红。栱云连藻井,檐雨湿帘栊。
柳絮平铺雪,杨花不受风。槎疑银海上,人似玉壶中。
彷佛清都近,飘飖倒影穷。始知游混沌,何必问鸿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太和山南嵓(今武当山)冒雨出游时看到的壮丽景色和奇幻感受,充满了道教仙山的浪漫想象。
开篇用"北极""南嵓"点明地点,把山比作天宫仙殿。接着用大鹏展翅、鹤巢等意象,展现山路险峻奇特。中间部分用金碧辉煌的"金阙""瑶台"形容山间建筑,又用"摩天""拔地"突出山势雄伟,栏杆石阶都显得气势非凡。
随后笔锋一转,把现实景观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说这里的景色比昆仑仙山更美,比秦始皇鞭石造桥的传说更神奇。雾中的山岩紫红相间,雨水打湿屋檐,柳絮杨花纷飞,营造出朦胧仙境之感。
最精彩的是结尾:作者坐在木筏上,感觉像漂浮在银河,人仿佛置身玉壶般纯净的世界。这种亦真亦幻的体验,让他觉得来到了神仙居所,不必再追问天地起源的奥秘了。
全诗最大特点是虚实结合——既有真实的山路、建筑描写,又融入大量神话意象;既有"柳絮""杨花"等具体景物,又有"银海""玉壶"等虚幻想象。通过雨中游山的独特视角,把武当山塑造成一个介于人间与仙境的奇妙世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惊叹和对道教仙境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