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瓷不受为棠野祁公歌

使君节操冰檗坚,雪映黄堂鹤舞帘。
一瓷虽琐都无爱,信是清白由家传。
乃翁使夷曾却金,朝鲜犹说到于今。
为臣讵肯辱君命,为子何曾改父心。
包公昔不持一砚,谁谓人心随世变。
使君一瓷亦不持,昔日包心今又见。
安得人人如使君,穷檐茅屋皆生春。
清风高节激顽懦,坐令四海风俗淳。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清官的故事,核心思想是"当官不贪小便宜,好家风代代传"。

前四句像人物特写镜头: 1. 祁公(使君)像冰一样清廉,办公的黄堂里连仙鹤都来伴舞(用夸张手法表现环境高雅) 2. 连个小瓷器都不收,证明他的清白是祖传的(用具体小物件体现大品格)

中间八句是"家学渊源"闪回: 1. 他爹(乃翁)出使朝鲜时拒收黄金,到现在朝鲜人还在夸(用国际影响说明清廉可贵) 2. 当臣子不辱使命,当儿子继承父志(用对仗句强调家风传承) 3. 提到包拯当年连砚台都不收(用历史名人作类比) 4. 夸祁公和包拯一样,证明清廉精神没失传(古今对照)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 1. 希望人人都学祁公,让穷人家也能感受到春风(表达政治理想) 2. 这种高风亮节能感化顽固的人,让社会风气变好(说明清廉的教化作用)

全诗妙在: - 用"小瓷器"代替说教,生动形象 - 把父亲和包拯当"参照物",突出主人公 - 最后上升到改变社会风气的高度,格局打开 - 像看连环画一样,有现实场景有历史回忆

本质上是用诗歌形式给清官发"荣誉证书",但写得有情有景,比直接表扬更打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