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古狂伊尹耕莘图 其二
时盛岩穴空,俊乂集京国。
国门有散人,长怀咸一德。
不尽伐商图,独貌莘野迹。
耒耜古制殊,帻服今未识。
优游独乐容,左右坟典策。
畎亩有馀资,桀汤孰休戚。
商廷亟聘徵,吾道岂终寂。
沧海有灵隐,雷起播膏泽。
寄言今荐贤,慎勿按图索。
国门有散人,长怀咸一德。
不尽伐商图,独貌莘野迹。
耒耜古制殊,帻服今未识。
优游独乐容,左右坟典策。
畎亩有馀资,桀汤孰休戚。
商廷亟聘徵,吾道岂终寂。
沧海有灵隐,雷起播膏泽。
寄言今荐贤,慎勿按图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怀才不遇的隐士形象,通过对比古代贤臣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选拔的思考。
开头四句说盛世时期人才都聚集在京城,但城门外却有个闲散之人(指隐士),始终保持着高尚品德。这里用"咸一德"形容隐士品德纯粹如一。
中间八句具体描写这个隐士:他手持古老的农具,穿着今人已不认识的服饰,在田野间悠闲自得,身边堆满古籍。虽然过着农耕生活却很富足,对夏桀和商汤的兴衰毫不在意。这里用"桀汤孰休戚"说明他超然物外。
最后六句是作者的感慨:商朝朝廷多次征召人才,真正的贤者怎会永远埋没?就像沧海中的灵物终会显现,春雷过后大地将得到滋润。最后两句最关键,劝诫当今选拔人才的人:不要只会按图索骥(指死板地按标准找人),而应该真正识别贤才。
全诗通过古代隐士的形象,批评了当时机械的人才选拔制度,主张应该更灵活地发现真正的人才。诗中"按图索"这个比喻特别生动,就像我们今天说的"不要只会照本宣科"。作者用田园隐士的超然对比官场的僵化,表达了对理想人才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