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袅娜 邱路看桃花
问桃源何处,曾赚渔郎。沿岭路,泛湖光。扣兰弦又见苎萝烟雨,忽成霞彩,飞入蓬窗。
但有天红,都无湿翠,不辨胭脂深浅妆。十里笼将画溪水,一身疑上,紫云乡。
生恐封姨巧妒,丝丝点点,到明日、步障难藏。倾椒醑,祝东皇。
尊前惜取,娇压红裳。莫待重寻,元都仙苑,且教沉醉,濯锦春江。
尘缘休恋,怕双扉人去,题门诗在,前度茫茫。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场春日寻访桃源的浪漫旅程,充满诗意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变化。
上阕开篇以"问桃源何处"勾起读者好奇,随后用"沿岭路,泛湖光"勾勒出山水相映的旅途画面。词人用"兰弦"(琴声)、"苎萝烟雨"(朦胧雨景)等意象营造出梦幻氛围,当桃花如霞光般"飞入蓬窗"时,虚实交错的惊艳感扑面而来。"但有天红,都无湿翠"的对比,突显了桃林艳丽的视觉冲击,最后"紫云乡"的比喻将整片桃林升华成仙境。
下阕笔锋转向惜花之情。"生恐封姨巧妒"(怕风神妒忌)的拟人手法,流露出对美好易逝的担忧。词人"倾椒醑,祝东皇"(洒酒祭春神),用"娇压红裳"的比喻强调桃花娇艳更胜华服。"莫待重寻"四句形成时间紧迫感,劝人及时沉醉于春光。结尾"题门诗在,前度茫茫"留下淡淡怅惘,暗示美景难再的永恒遗憾。
全词如流动的画卷:从远山近水到桃林特写,从惊艳沉醉到惜花伤春,最后归于人生无常的感悟。词人用"飞入蓬窗"的动感、"紫云乡"的绚烂、"濯锦春江"的酣畅等鲜活的现代诗语,让千年前的桃花依然灼灼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