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九秘书典试江南于撤闱日邀予过叙率尔有赠

圣主求贤诏,名都选士场。
人间朱雀里,天上紫薇郎。
盛事追嘉祐,高文领建康。
方山占地气,斗野辨星芒。
棘舍军旌赤,风帘官烛黄。
锁成监试局,判就至公堂。
置酒杨家第,栽花陆氏庄。
先茅酬臼季,上驷赖孙阳。
独是淹蓬舆,曾经共板床。
多年忘撤幕,无计诵阿房。
孰意裴君旧,能怜刘子狂。
樽前疑梦寐,宦后惜参商。
是地逢龙跃,弥天看凤翔。
后车凉日度,别幕锦云张。
綵笔披南国,朱衣恋帝乡。
暂将邀笛处,私挹令公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科举考试的盛况,以及作者与友人沈九秘书的深厚情谊。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判就至公堂")写科举考试的庄严场景。诗人用"圣主求贤""名都选士"点明这是皇帝选拔人才的盛会。考场设在繁华的朱雀街,考官如同天上的紫薇星般尊贵。这里延续了宋代嘉祐年间的科举传统,在建康(南京)举行高水平的考试。方山的风水宝地孕育人才,星象也预示着吉兆。考场上红旗招展,官烛明亮,监考严格,一切都体现着公平公正。

第二部分("置酒杨家第"到"宦后惜参商")转为温馨的私人聚会。考试结束后,友人设宴款待,就像古代杨家、陆家那样的名门盛宴。诗人自谦地说自己像劣马需要伯乐(孙阳)赏识,又回忆起与沈九共度的贫寒岁月——曾经同睡一张板床,多年苦读却未能高中。没想到如今老友还能理解自己的狂放不羁,酒桌前恍如梦境,感慨仕途变迁让人分离。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抒发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将考场比作飞龙腾跃之地,期待考生如凤凰翱翔。看着考生们乘车离去,彩旗招展,仿佛看到他们用妙笔书写江南风采,身着朱衣向往京城。最后以王羲之邀笛、令公香的典故,表达对友人高雅品格的赞美,也暗含自己虽未入仕却仍受友人尊重的欣慰。

全诗巧妙地将科举大场景与私人情谊交织,既有对选拔人才盛况的生动刻画,又流露出知识分子对功名的复杂心态,更展现了超越地位变迁的真挚友谊。诗中用典自然,比喻生动,在庄严与温馨间自如切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