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临南屏山慧日峰、参拜永明塔时的所见所感,充满禅意与自然之美。
开篇"盘屈南屏路"用蜿蜒的山路暗示修行之路的曲折,而"来寻慧日峰"则点明此行目的——慧日峰象征智慧之光,暗示这是一场精神追寻。三四句提到"宗镜法"和"永明钟",前者指佛教典籍《宗镜录》,后者暗指永明延寿禅师,通过禅堂钟声传递出佛法的庄严。
中间两句写景极妙:"两水分清供"写山间溪流如同供奉佛祖的净水,"千岩向古松"则用群山朝拜古松的画面,暗喻万物皆有佛性。最后两句怀古,前朝高僧修行留下的痕迹已被露水打湿的茅草掩盖,既表达对先贤的追思,也暗含"万物皆空"的禅理。
全诗通过登山礼佛的过程,将自然景观与佛法哲理完美融合。山路、溪流、古松等景物都成为佛法的象征,而露湿茅草的细节又轻轻点出"无常"的深意,让读者在山水描写中自然感受到禅宗的空灵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