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 立冬十月节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冬时节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变化,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四句写自然景象:霜降后天气更冷了,水面开始结薄冰。月亮变得纤细(古人认为立冬后月光变弱),大雁排着不整齐的队伍南飞。这些细节生动勾勒出初冬的萧瑟感。

后四句转到人间百态:庄稼已收完,人们忙着缝制冬衣。最有趣的是用"野鸡变蛤蜊"的典故(古人误以为冬天野鸡入水会变成大蛤蜊),这种充满想象力的说法给严肃的节气诗增添了童话色彩。

全诗妙在把气候特征、物候变化和民俗活动巧妙融合,就像用文字拍了一组立冬vlog。既记录了季节转换的细微痕迹,又透出农家人面对寒冬的从容智慧——该收的收,该做的做,甚至还能从"野鸡化蜃"的传说里找到生活趣味。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