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知今日于家园种山芋辄成拙诗奉呈副枢谏议(吴)

闻说家完乐,仍携山芋来。
何烦心助长(自注:西厅所云田而善谑。),惟喜手亲栽。
若务丰根本,应须薙草莱。
迎知冬荐味,决不减平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吴的副枢谏议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带来的山芋的喜爱,以及对农业劳动的赞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内涵:

1. 开头两句:闻说家完乐,仍携山芋来。
- 诗歌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听说你家里一切都安好,还特意送来了山芋。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家里状况的好奇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了山芋作为礼物的珍贵。

2. 第三句:何烦心助长(自注:西厅所云田而善谑。)
-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要费心去督促种植,而西厅的人却善于开玩笑。这里的“西厅”是指一个地方或者一个群体,他们善于开玩笑着谈论农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暗示了种植山芋不需要过多的烦恼。

3. 第四句:惟喜手亲栽。
- 诗人写到自己非常喜欢亲手种植山芋。亲自动手种植,不仅是一种劳动的乐趣,也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的喜爱。

4. 第五句:若务丰根本,应须薙草莱(自注:闽俗。)
- 这里提到要让作物丰产,就需要除草。这里的“闽俗”是指福建一带的风俗习惯。这句话表达的是要让作物丰收,就必须勤于劳动,除杂草。

5. 第六句:迎知冬荐味,决不减平台。
- 最后两句是说,到冬天收获山芋时,味道绝对不会逊色于市场上卖的山芋。这里“平台”是指市场上售卖的山芋。整句话表达了诗人自己种植的山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可以与市场上买的好山芋媲美。

总结:这首诗通过描写朋友带来的山芋以及对种植山芋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乐趣、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自给自足、勤劳致富的生活态度。诗的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