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书法杰作《兰亭序》,以及后世对它的研究和传承。
第一句"书法光茫晋永和"直接点出《兰亭序》诞生在东晋永和年间(公元353年),称赞其书法光芒四射。第二句"后来摹写不胜多"说后世无数人临摹这件作品,说明它的影响力之大。
后两句重点夸赞一位叫桑泽卿的学者。"考论又得桑夫子"是说桑先生对《兰亭序》做了深入研究,"兰渚风流转不磨"用"兰渚"代指兰亭,说经过桑先生的研究,兰亭的风雅传统得以永远流传。
全诗用简单四句话,既赞美了《兰亭序》的永恒魅力,又表扬了桑先生的研究贡献。最妙的是最后"流转不磨"四个字,既指书法墨迹不褪色,又暗喻文化传统永流传,一语双关。这种把书法作品、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巧妙融合的写法,正是这首诗的精髓所在。
叶时
临安钱塘人,字秀发,自号竹野愚叟。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官吏部尚书。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后奉祠。卒谥文康。有《礼经会元》、《竹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