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颖上人南徐十咏 其十 范公桥

谓公天下才,非专一方惠。
及此作舆梁,力行无钜细。
既异国侨为,将同傅岩济。
砻石亘长川,宁须伐山桂。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名叫范公的贤能之士,通过他修建桥梁的事迹展现了他的品德和才能。

前两句说范公是天下难得的人才,他的才能不只造福一方百姓。接着说他亲力亲为修建桥梁,做事不分大小都认真对待。这里用"舆梁"(桥梁)象征他连接百姓、为民服务的品质。

诗中用两个典故作对比:国侨(春秋郑国大夫)代表高高在上的官员,傅岩(商朝贤臣)代表实干为民的贤臣,说范公不像前者只说不做,而像后者那样真正解决问题。

最后两句描写工程场景:用打磨好的石头横跨长河,根本不需要砍伐珍贵的山桂树。这既写实又暗含深意,既展现工程的坚固耐用,又暗示范公做事注重实际、不铺张浪费。

全诗通过建桥这件实事,塑造了一个心系百姓、务实能干的官员形象。诗人没有空洞地歌功颂德,而是用具体事例和巧妙比喻,让读者感受到范公的可贵品质。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