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屏山书院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学问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前两句写景:远远望见屏山顶上,坐落着宁静的书院(考亭是朱熹讲学处,这里代指书院)。用"隐隐"和"悠然"营造出书院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氛围。
中间四句转入议论:书院就像夜空中指引方向的星辰(众星分野),学问如同汇入大海的江河般博大。如今礼乐教化兴盛,这里是读书人必经的求学圣地。通过星辰、江海的比喻,突显书院的重要性和学问的崇高。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怀揣远大志向(鸿鹄志),多次来到这座学术圣地(紫州城)求学。用"数问"二字生动展现了他勤学好问、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全诗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通过书院景物的描写,自然引出对学问的礼赞。诗人将个人抱负与书院精神相结合,使这首访书院之作既展现了学术圣地的魅力,又传递了读书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