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日分赐西苑入直诸臣御书扇(臣)慎行得圣制泊舟惠山诗恭纪八韵

珍重传宫扇,辉煌遍直庐。
赐当清景下,颁及午风馀。
应候知开阖,无尘待扫除。
未秋凉已袭,才夏暑先驱。
驻跸留佳咏,分行洒御书。
恍疑泉到耳,真觉翠浮裾。
墨气生浓淡,烟光动卷舒。
终身怀袖里,长似拜恩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赐扇给大臣的场景,充满了感恩与珍视之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珍贵赏赐
开篇就写宫扇非常珍贵,金光闪闪照亮了大臣们的办公场所。皇帝在初夏午后的清风中赐下扇子,既实用又体现皇恩。

2. 扇子的妙用
诗人说这扇子能感知季节变化(开合自如),还没到秋天就带来凉意,夏天刚到就能驱散暑气。用拟人手法写出扇子的灵性。

3. 御笔题诗
扇面上有皇帝亲笔写的诗,是在惠山停驻时所作。大臣们分行站立接受御书,墨色浓淡相宜,像山间流动的云雾般生动。

4. 身临其境
诗人拿着扇子仿佛听到泉水声(暗指惠山风景),感觉衣襟都染上了青翠山色。这种通感手法让读者也能想象到扇面书画的精美。

5. 永久珍藏
最后诗人表示要把扇子永远带在身边,每次打开都像第一次领受皇恩时那样感动。通过日常用品,展现了臣子对君主的赤诚之心。

全诗把一件普通的赏赐写得情意深重,既有对物品的细致描写,又自然流露出感恩之情,展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特有的礼仪与情感交流。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