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题
热官恼狂士,冰山倚严冬。
此计定不长,会作须臾空。
先生踏金门,大节孝与忠。
能事不挂口,处之如无功。
高隐百僚上,妙有渊明风。
东垣著岩岫,南荣著桧松。
疏窗澹山影,云雾穿玲珑。
澄流粲锦石,一练摇青红。
笑携玉色醪,酌彼千石钟。
良时饮文字,此兴与谁同。
为君指佳处,不落捷径中。
从来论丘壑,风味过庾公。
此计定不长,会作须臾空。
先生踏金门,大节孝与忠。
能事不挂口,处之如无功。
高隐百僚上,妙有渊明风。
东垣著岩岫,南荣著桧松。
疏窗澹山影,云雾穿玲珑。
澄流粲锦石,一练摇青红。
笑携玉色醪,酌彼千石钟。
良时饮文字,此兴与谁同。
为君指佳处,不落捷径中。
从来论丘壑,风味过庾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品格高洁的隐士形象,同时暗含对官场虚伪的讽刺。
前四句用"热官"(热衷权势的官员)和"狂士"(正直不阿的人)对比,说那些依附权贵的人就像靠冰山过冬,注定不会长久。接着用"先生"(指隐士)作对比,说他虽然能出入宫廷(踏金门),但始终保持忠孝节操,做了好事也不张扬。
中间部分用优美画面展现隐士的生活环境:东墙有山景,南檐种松树,窗外山影朦胧,云雾穿梭。清澈溪水流过彩石,像一匹青红相间的绸缎。这些描写烘托出隐士高雅的志趣。
后六句写隐士的生活情趣:笑着端起美酒,用大杯畅饮;在美好时光里品读文章。最后点明主旨:真正的隐逸之道不在投机取巧的"捷径",而在于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纯真本性。认为这位隐士的风度品格,甚至超过了历史上著名的隐士庾公。
全诗通过对比和景物描写,赞美了不慕荣利、保持本真的隐士精神,同时暗讽那些趋炎附势的官员。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隐逸生活的美好。
吴可
建康人,字思道。原名默。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尝以诗谒苏轼、刘安世,得二人称勉。为蔡绦所用,又出入梁师成之门。累官至团练使。宣和末避战乱辞官,责授武节大夫致仕。有诗名,兼长于词。主张学诗当以杜甫为体,以苏轼、黄庭坚为用。有《藏海居士集》、《藏海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