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宁靖王故宫①

浮云仰视亦须臾,长啸从容合院徂。
臣节不磨天地老,世风虽远纪纲扶。
西山叩马两高士,东海悬梁一丈夫。
自是求仁无怨悔,奚烦遗叟重嗟吁(许俊雅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过宁靖王故宫》,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一些深刻的历史感悟和个人情操。下面我试着用现代语言来解析这首诗的精髓:

浮云仰视亦须臾,长啸从容合院徂。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变迁。浮云比喻变幻不定的历史局势,诗人抬头仰望,感叹云卷云舒的短暂。长啸从容,则是诗人内心的淡定和从容不迫,这种从容并非面对浮云的瞬息万变而感到恐惧或慌乱,而是处变不惊的坚定态度。这两句诗一开始就奠定了诗歌中历史与个人态度的主基调。

臣节不磨天地老,世风虽远纪纲扶。
这一句是诗人对品德和原则的坚定信念。诗人认为,即便经过漫长的时间,世事变迁,天地更替,但那些坚守原则的人,他们的品格和节操是不会因此而磨灭的。即便世风不再清正,但仍有力量(纪纲)能够支撑和扶持,帮助人们坚守正道。这是一种对历史和未来的坚定信念。

西山叩马两高士,东海悬梁一丈夫。
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坚守正道的典范。西山叩马,指的是东汉末年的高士徐元伯,他因为怀念兄长而多次来到徐干家门上叩马,虽然没有见到徐干,但他坚守了对兄弟之情的忠诚。东海悬梁,则是指东汉时期悬梁刺股的陈蕃,他为了学习而悬梁苦读,表现出极高的毅力和决心。这两句用具体的例子说明,历史上有很多坚守原则和信念的人物。

自是求仁无怨悔,奚烦遗叟重嗟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坚持理想和原则的态度。诗人相信,只要真心追求仁德,无私奉献,就无须后悔,也不必在乎他人对他的评价。这里的“遗叟”指的是老年人,而“嗟吁”则是感叹或抱怨的意思。诗人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坦然与宁静,而不是外界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坚守原则和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面对复杂多变世事的从容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