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庐山双剑峰

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庐山双剑峰的壮丽景象,同时寄托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前两句“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把山峰比作两把直插云霄的宝剑,说它们从古至今都“闲”在那里,看似无用。这里用“三尺”这个具体数字夸张地表现山峰的高耸,强调其超越周围群山的雄伟气势。

后两句“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是诗人的奇思妙想:如果天边的火烧云真能熔化这两座“宝剑”,把它们铸造成农具,那人间就能充满耕作工具了。这里用“火云”这个意象,既描绘了晚霞映照山峰的绚丽画面,又暗含了“宝剑熔铸”的想象,把自然景观和民生需求巧妙结合。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双剑”这个常见比喻写出了新意,从“闲置的宝剑”联想到“可用的农具”
2. 通过夸张的想象(火烧云熔化山峰),表达了诗人希望自然资源能为民所用的朴素愿望
3. 在赞美自然奇观的同时,不着痕迹地流露出对农民生活的关切

这种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写法,既展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又体现了他心系百姓的胸怀,让一首写景小诗有了更深的社会意义。

来鹄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878)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