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题苏轼雨竹图》用简单生动的画面,描绘了雨中竹子的坚韧品格,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前两句"叶密雨偏重,枝垂雾不消"像一幅水墨画:茂密的竹叶承受着雨水的重量,压弯的竹枝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这里用"偏重"二字特别巧妙,既写实又拟人,仿佛竹子主动承担着重压。
后两句笔锋一转:"会看晴日后,依旧拂云霄"。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用"会看"这个充满信心的词,预言雨过天晴时竹子必将重新挺立,直指苍穹。"拂云霄"这个动作既潇洒又充满力量感。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用竹子比喻人的品格:生活中难免遇到风雨挫折(前两句),但只要保持韧性(后两句),终能重现光彩。这种"暂时低头终会再起"的意境,既符合竹子物理特性,又赋予深刻的人生启示,正是中国传统咏物诗的精髓所在。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