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悼念好友刘禹锡(字梦得)的作品,情感真挚直白,用生活化的比喻表达生死离别的痛苦。
首联"今日哭君吾道孤"直接点明心境:哭的不只是好友,更是自己精神上的知己。失去刘禹锡后,白居易感到世上再无人能懂自己。"白胡子沾满泪水"的细节,让一位痛哭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颔联用两个常见比喻:弓箭折了只剩空弓无用,嘴唇没了牙齿也会枯坏。就像生活中搭档缺一不可,暗示两人互为支撑,失去对方后自己也失去存在的意义。
颈联将死亡比作宝玉永埋黄泉,把晚年比作桑榆树影(古人用"桑榆"指代晚年)。既赞美刘禹锡如宝玉般高洁,又暗叹生命如夕阳西下不可挽回。
尾联最动人:白居易说自己年迈离死不远,只想知道死后能否与老友重逢。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人拉着家常说"我大概也快走了,到时候能见到你吗",这种质朴的追问反而透出最深的眷恋。
全诗像一封寄往黄泉的家书,用拉家常的语气说生死大事,用折箭、缺齿这种生活经验比喻精神依存,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真正的友谊是灵魂的相互需要,死亡也无法隔断这种牵挂。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