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村行舟的宁静画面,语言平实却暗藏深意。
前两句像镜头缓缓推进:船驶过沙洲,岸边开始出现村落,平坦的土地与开阔的江面构成一幅水墨画,空气清新温和。这里用"渐有村"的"渐"字很妙,让人仿佛看见村庄从无到有慢慢浮现的过程。
后两句笔锋一转,揭示出水面下的秘密:暗潮涌动无人察觉,只有经验丰富的船夫能通过水纹变化感知危险。这里的"暗潮"既是实写江中潜流,也可隐喻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危机或真相。篙师"识水痕"的细节,既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暗示某些深刻道理往往只有实践者才能领悟。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前半段是岁月静好的风光片,后半段突然揭开平静表面下的暗流,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实践出真知"的哲理。这种从日常场景中提炼智慧的写法,正是宋代山水诗的典型特点。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