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崤关山路的艰险和沿途的寂寥景色,同时暗含对历史人物姚崇的追忆。
前两句"尽说崤陵路最艰,一年犹得两回还"用大白话说:人人都说崤关这条路最难走,但一年还能往返两次。这里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道路确实险峻,二是诗人对这条路很熟悉,经常往来。
后两句"姚崇片石孤撑立,寂寞苍烟杳霭间"把镜头转向路边的景物:只见一块刻着姚崇名字的石头孤零零地矗立着,周围是苍茫的烟雾和朦胧的远山。这块石头可能是纪念唐代名相姚崇的碑石,如今却显得格外孤独。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一年两回还"的日常细节,反衬出山路的艰险
2. 通过孤石与苍烟的对比,营造出沧桑寂寥的意境
3. 借景怀古,让人联想到历史人物的功业与如今的荒凉
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感慨,而是通过简练的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怅惘。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汪广洋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