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

嫖姚家宴敌吴王,子夜歌声满画堂。
此日相逢眉翠尽,女真行李乞斋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奢靡的宴会场景,暗含讽刺与时代悲凉。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描写宴会盛况:将军(嫖姚)设宴的排场竟压过了吴王(历史上有名的奢侈诸侯),满堂回荡着《子夜歌》(南朝流行情歌)的靡靡之音。这里用"敌"字突出宴会的挥霍程度,暗示权贵们纸醉金迷的生活。

后两句笔锋突转:今日相逢时,女子们眉间的青翠妆容都已褪尽(暗示繁华易逝),女真族人(北方少数民族)却背着行囊来乞讨斋粮。强烈的画面对比揭示了社会矛盾——上层阶级醉生梦死时,底层百姓正在饥寒交迫。

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先展现华美宴席,再切换到乞讨者身影。通过这种视觉冲击,诗人不动声色地批判了社会不公,也暗示这种奢靡生活终将如女子褪色的妆容般难以持久。最后"乞斋粮"的细节尤其震撼,连少数民族都来乞食,暗示当时民生凋敝已到极点。

薛能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