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收到远方亲人来信后的复杂心情,充满对时光流逝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前两句说:自从在故乡山间与长辈分别后,如今又收到对方从远方寄来的书信。"奉杖"指侍奉长辈,"岩隈"是山角落,这里代指故乡。简单两句话就勾勒出时空的距离感。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表达岁月变迁:军营号角声里夹杂着虫鸣(说明季节变换),秋猎扬起的尘土中看见雁群飞过(暗示时间流逝)。像敲打石头迸出火花般短暂的三年过去了,自己像无名铜柱一样漂泊万里而来。这些意象既有边塞特色,又暗含人生漂泊的苍凉。
最后两句最动人:捧着书信读着长辈的殷切期望,每次想提笔回信却总是犹豫徘徊。这种"近乡情更怯"的心理,把游子既感动又惭愧的复杂心绪写得特别真实。全诗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军营、秋雁等日常景物,把思念、愧疚和人生感慨自然融合,让人感受到平淡文字下的深沉情感。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