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无为军王守

再分符竹向淮濆,只得除书下帝阍。
不见使车随邸吏,忽传鸣马蹙都门。
丰碑未尽平生恨,哀些谁招天末魂。
木落山空风猎猎,不堪俛首奠黄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王守的深切哀悼,同时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平实却充满力量。

首联写王守生前仕途经历:他曾被派往淮河一带任职("分符竹"是古代官员赴任的象征),好不容易等到调回京城的任命("除书"指调令),却突然离世。"只得"二字暗含遗憾——他终究没等到真正回京那天。

颔联用对比手法强化悲剧感:本该是官员车队风光的场景,却突然变成灵马嘶鸣的丧事。"蹙"字生动描绘出死亡来临的急促,都城大门在此刻成了生命终点。

颈联转向哀思:高大的纪念碑写不完他生前的遗憾,哀伤的招魂曲如何唤回远方逝去的灵魂?"天末"一词强调生死相隔之远,凸显无力感。

尾联以景结情:秋风扫落叶的空山景象,与诗人低头祭奠的身影形成强烈画面感。"猎猎"的风声像是天地在为逝者呜咽,黄昏时分的祭奠更添凄凉。

全诗最动人的是"突转"手法——从等待调任的喜悦急转直下到死亡噩耗,这种巨大落差让人深刻感受到生命脆弱。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而是通过"邸吏变灵马""丰碑难书恨"等具体意象,让读者真切体会到那种错愕与悲痛。

彭龟年

(1142—1206)临江军清江人,字子寿,号止堂。尝从朱熹、张栻游。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宜春尉。累除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宁宗时拜吏部侍郎兼侍读,议论忠直,操行坚正。指斥韩侂胄,庆元二年被追官、勒停。嘉泰三年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熙二年,守宝谟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有《止堂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