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碧沼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悠远的意境。
开头两句说诗人已经不记得上次来这座古寺是什么时候了,但这次重游发现环境更加清幽。这里用"不记秋"这种模糊的时间表达,暗示寺庙给人超越时间的永恒感。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景物描写:炊烟般的雾气笼罩着山野,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青竹引着清凉的山泉,泉水绕着寺中小路流淌。在供奉杜阁(可能是寺庙中的一处建筑)的地方,僧人们安静肃穆地诵经;莲花造型的佛堂里,不时飘出美妙的诵经声。诗人通过"烟笼"、"竹引"这些动态描写,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既有视觉又有听觉的感受。
最后两句写一位老僧热情招待诗人,特意为他准备了凉席和蒲团。这里的"冰簟"(凉席)和"蒲团"都是夏日用品,暗示时值盛夏,但前面描写的清泉、寒泉又给人清凉之感,形成巧妙呼应。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不仅写出了寺庙的清幽环境,更通过僧人的肃穆诵经、老僧的热情好客,展现了佛门清净中的人情味。那些飘荡的香烟、流动的泉水、浮动的诵经声,共同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禅意画卷,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