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芳南涧草堂

浴鹄湾头旧隐居,五峰秀色在庭除。
山田曾种仙家玉,石室犹藏外史书。
雨足涧声春沥沥,风平柳影月疏疏。
百年文物惟君在,结搆重来是乱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隐居之地的宁静美景,同时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诗人住在浴鹄湾边的老房子里,五座秀丽山峰的景色就在庭院前。这里曾种过仙家才有的珍贵作物("仙家玉"可能指珍贵的药材或谷物),石屋里还珍藏着隐士的书籍。通过"仙家玉""外史书"这些意象,暗示主人是个有学问的隐士。

中间两句用声音和光影继续描绘隐居生活:春雨过后山涧水声潺潺,微风中柳枝轻摇,月光透过柳条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沥沥""疏疏"两个叠词让画面充满韵律感,让人仿佛能听到水声,看到月光。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历经百年沧桑,这里的文化气息("文物")只有主人还在坚守。战乱之后重建的房屋("结搆"),暗示这个地方曾遭破坏,但文人精神得以延续。一个"重来"透露出物是人非的淡淡哀愁。

全诗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把隐居生活的闲适与历史沧桑感完美结合。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水墨画,既有山水田园的宁静美,又藏着对时光流逝的叹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