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井

翠竹娟娟映画楼,昔年有客畅遨游。
枇杷何处寻门径,芍药谁来作蹇修。
千古桥梁称万里,一江风雨似三秋。
浣花纸上桃花色,留与诗人寄唱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古代风景画,同时寄托了文人的情感与思考。

前两句用翠竹掩映的精致小楼开篇,带出曾经有人在此尽兴游玩的美好回忆。"枇杷""芍药"的设问,暗示当年热闹的场景如今已难觅踪迹,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淡淡惆怅。

中间两句笔锋一转,用"万里桥"这个历史悠久的成都地标,将视野拉向广阔时空。风雨中的江景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苍凉,"似三秋"的比喻生动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萧瑟之感。

最后两句是全诗亮点,将薛涛笺(浣花纸)上的桃花色与文人雅士的诗词唱和联系起来。这里既赞美了薛涛笺的精美,又暗含对文人雅集传统的追慕。桃花色的信笺成为连接古今诗人的纽带,让风雅得以传承。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在写景中融入怀古之情,最后落脚到文人精神的永恒价值。语言清新自然,意象选择富有地域特色,情感表达含蓄而富有层次,展现了古典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