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孙仲益察院借示诗卷

客游跨两春,胸次饱尘滓。
无人抉河汉,为我一浣洗。
故人富清制,放笔如翻水。
此间渺无津,滂沛到笔底。
长须遣大轴,光彩照窗几。
我时食对案,惊喜失箸匕。
风雅间何阔,稍复闻正始。
涤除尘想灭,肝肺挹清泚。
早年上金闺,气劘诸彦垒。
风斤运无旁,四座羞血指。
骎骎跨骢马,奔轮不容柅。
负大难为力,得坎聊复止。
熙辰崇盛典,润色待东里。
风云吐愤郁,事业振奇伟。
馀暇赋天台,金声追祖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珪写给朋友孙仲益的感谢信,主要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欣赏和对自己创作困境的释然。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诗人的创作困境(前四句)
诗人说自己在外漂泊两年,心里积满了世俗的烦恼("胸次饱尘滓"),就像衣服沾满灰尘却找不到人帮忙洗涤。这里用"抉河汉"(舀天河之水)的夸张比喻,暗示自己渴望用纯净的诗歌来净化心灵。

2. 友人诗作的震撼(中间十二句)
当看到孙仲益的诗卷时,诗人用了三个生动的比喻:
- 像决堤的洪水般气势磅礴("放笔如翻水""滂沛到笔底")
- 像夜明珠般照亮书房("光彩照窗几")
- 美味到让他惊掉筷子("惊喜失箸匕")
这些描写既夸赞朋友才华横溢,也反衬出自己久违的文学感动。诗人说这些诗帮他洗去了俗念,就像清凉的泉水滋润肺腑。

3. 对友人的期许(后十句)
诗人回忆友人年轻时在文坛的锋芒("气劘诸彦垒"),用"运斤成风"的典故形容其才华出众。虽然暂时像车轮卡住般停滞("奔轮不容柅"),但相信友人终将在盛世施展抱负("润色待东里")。最后以"金声追祖祢"作结,期待友人的诗作能媲美古代圣贤。

全诗妙在将抽象的诗才形容得可见可感:把好诗比作洪水、光芒、美味,把创作困境比作脏衣服、卡住的车轮。通过这些接地气的比喻,我们既能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真诚感激,也能体会到宋代文人之间以诗会友的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