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游歌寄汪一甫
医无山头角满耳,十万健儿密于蚁。
猛气皆思斫建州,铁马嘶风大旗底。
幕府朝开剑如水,上将逡巡护军靡。
其间侧注者谁氏?雄釂高谈称弟子。
书生清骨如断冰,夜看磷青晓烽紫。
边声无地著伊吾,五岳突从壮心起。
快哉汪生游如此!归来一枕清淮流,丽竖弹筝翠眉喜。
《前溪》误按《出塞》曲,醉眼犹瞋叛臣李。
万事反覆难具陈,残虏未灭诚足耻。
国士谁扬司隶畐,朝廷傥抚云中髀。
生平早向长安垆,荆高千年气不死。
猛气皆思斫建州,铁马嘶风大旗底。
幕府朝开剑如水,上将逡巡护军靡。
其间侧注者谁氏?雄釂高谈称弟子。
书生清骨如断冰,夜看磷青晓烽紫。
边声无地著伊吾,五岳突从壮心起。
快哉汪生游如此!归来一枕清淮流,丽竖弹筝翠眉喜。
《前溪》误按《出塞》曲,醉眼犹瞋叛臣李。
万事反覆难具陈,残虏未灭诚足耻。
国士谁扬司隶畐,朝廷傥抚云中髀。
生平早向长安垆,荆高千年气不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战场的壮烈图景,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感慨。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雄釂高谈称弟子"):
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描写边疆军营的壮观景象。医无山上战角声此起彼伏,十万士兵像蚂蚁一样密集。战士们士气高昂,都想攻打建州。铁甲战马在风中嘶鸣,大旗迎风招展。军营里剑光如水,将军们威风凛凛。其中有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人,豪饮畅谈,自称是某人的弟子。
第二部分("书生清骨如断冰"到"五岳突从壮心起"):
这里描写了一个书生的形象。他清瘦如冰,夜晚看着磷火青光,清晨望着烽火紫烟。边疆的号角声让他无处安身,但反而激发了他的壮志豪情,五岳般的雄心在心中升起。
第三部分("快哉汪生游如此"到最后):
诗人感叹汪生的豪迈人生。归来后躺在淮河边,有美人弹筝相伴。但即使醉眼朦胧,他仍然痛恨叛臣李某人。诗人感慨世事难料,残敌未灭是莫大的耻辱。他呼唤真正的国士出现,希望朝廷能重振边疆。最后以历史人物荆轲、高渐离的豪气作结,表示这种英雄气概千年不灭。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极强,边疆战场的景象如在眼前
2. 通过对比书生形象与战场环境,突出爱国情怀
3. 语言豪迈奔放,充满英雄气概
4. 结尾的历史典故深化了主题,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诗人通过描写战场、书生、归隐等多个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气概的赞美,读来令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