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30岁还没功名的男子不甘心只当个书生,渴望建功立业的故事。
前两句说:男人30岁还没混出名堂,哪能甘心一辈子只当个写字的书生?这里用"笔耕"代指文人的工作,就像农民耕田一样,文人靠写字为生。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王粲是三国才子,负鼎指当大官;贾谊是汉代政论家,长缨指参军报国。诗人用这两个例子,表达自己想像他们一样干大事。后两句用"妖氛"比喻乱世,"老剑鸣"说腰间宝剑都等不及要出鞘,显得特别生动。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抱负:一定要让老百姓能睡安稳觉(奠枕就是安睡的意思),就算家乡(北山)的猴子叫得再厉害也不回头。这里用猴子叫声代表家人牵挂,但诗人决心已定。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老剑鸣"把武器写活了,好像剑自己急着要上战场
2. 最后用猴子叫声这种生活化比喻,比直接说"不顾家人反对"更生动
3. 30岁焦虑古今相通,现代人也能感同身受
本质上是一首求职信式的诗,但写得慷慨激昂,把怀才不遇的郁闷和建功立业的渴望都表达得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