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歌(赠方诚父判官)
岳麓山前一叶舟,夜看明月湘江流。
湘江月色流不尽,洞庭漠漠君山秋。
回舟唤美酒,醉看湖上楼。
华阳仙人吹铁篴,吹起白浪蛟龙愁。
明朝布帆向何处,直到南台山下住。
南台山窈窕,路近桃花源。
上有吟风之黄鹄,下有啼树之青𤠔。
君家别墅南山下,翠竹千亩如淇园。
昔君华省乘骢马,出掌银台重声价。
如何此际不相逢,岁晚论交孺子亭。
亭前秋月炤湖水,宛转南山如梦里。
复从此别心氤氲,西山望断南山云。
沧浪有约须乘兴,把酒南山更共君。
湘江月色流不尽,洞庭漠漠君山秋。
回舟唤美酒,醉看湖上楼。
华阳仙人吹铁篴,吹起白浪蛟龙愁。
明朝布帆向何处,直到南台山下住。
南台山窈窕,路近桃花源。
上有吟风之黄鹄,下有啼树之青𤠔。
君家别墅南山下,翠竹千亩如淇园。
昔君华省乘骢马,出掌银台重声价。
如何此际不相逢,岁晚论交孺子亭。
亭前秋月炤湖水,宛转南山如梦里。
复从此别心氤氲,西山望断南山云。
沧浪有约须乘兴,把酒南山更共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诗意的湘江夜游,展现了作者与友人方诚父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用"一叶舟"和"湘江月色"勾勒出宁静悠远的画面——小船漂在岳麓山前的江面,月光洒在流动的江水,一直延伸到洞庭湖的秋色中。这里用"流不尽"的月色暗示时光绵长,也暗含友情永恒。
中间部分突然转为热闹场景:突然调转船头呼朋唤友,在湖上酒楼醉饮。仙人吹笛的传说(华阳仙人指道家神仙)让平静的江面掀起白浪,为画面增添了神话色彩。随后笔锋一转,想象友人明天将去往桃花源般的南台山,那里有黄鹂鸣唱、猿猴啼叫,还有千亩翠竹的别墅,暗示友人高洁的品格。
接着通过对比手法:先回忆友人当年骑着骏马在官场显赫("华省""银台"都是高级官署),再转到如今两人在孺子亭(隐士典故)月下论交,突出友人从显贵到隐士的转变,也体现作者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结尾最动人:看着亭前月光湖水,远处的南山如梦似幻。分别时望着山间云雾,约定将来要一起泛舟沧浪(屈原典故,象征高洁),在南山下再次把酒言欢。最后两句既是约定,也是友情的见证——无论相隔多远,都要共享这山水之乐。
全诗就像用文字绘制的山水画卷:有静夜泛舟的静谧,有醉酒听笛的豪放,有官场与隐居的对比,最终落在"山水见证友情"这个永恒主题上。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岁月如何流逝,都要与知己共享自然之美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