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如何通过竹子找到一片远离喧嚣的宁静。全诗用日常生活的场景,表达了文人雅士对清幽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说:住在城里躲不开世俗的喧嚣,幸好城西有片竹林远远就能看见。这里用"浓阴"形容竹林茂密,暗示这是块清凉之地。
中间四句是重点:诗人说自己虽然能欣赏竹林,但竹子不是自己的;想找邻居讨要几株又不好意思,最后只能麻烦朋友王世赏。这里用"幸有"和"苦无"的对比,既幽默又真实,把文人爱竹又不好意思开口的心理写得活灵活现。接着用"天应不爱"、"地许长留"的拟人手法,说这片竹林就像被天地特别眷顾,能在城头烟雨中、山石云雾间长久生长。
最后两句写诗人坐着轿子十天都没去成竹林,只能在清晨看着竹影映在窗帘上,伴着夕阳余晖。这个结尾特别有画面感,把那种"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的遗憾写得含蓄动人。
整首诗妙在把一件小事——向朋友要竹子——写得情趣盎然。通过爱竹、求竹、赏竹的过程,展现了古代文人追求高雅生活的情趣,以及现实生活中那些可爱的小纠结。语言清新自然,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样亲切。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