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鸶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夕阳下鹭鸶栖息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暗喻人性,语言清新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写景:夕阳给柳树披上朦胧的光晕,微风吹动柳丝,倒映在清澈的水中。"澹澹""阴阴"的叠词让画面自带柔光滤镜,"寒丝"既指初春微凉的柳条,也暗示了鹭鸶捕食的艰辛。这里用光影交织的静谧场景,为后文埋下伏笔。

后两句突然转向议论:表面劝鹭鸶别炫耀雪白的羽毛,实际点破它站在水边根本不是为了展示优雅,而是盯着水里的鱼。诗人用"羡鱼心"这个双关语,既写鹭鸶捕食的本能,又暗讽那些表面清高实则功利的人。就像现在某些人朋友圈晒读书照,其实手机页面停在购物APP——这种含蓄的讽刺让读者会心一笑。

全诗妙在把说理藏在画面里:用鹭鸶"立flag"的行为艺术,揭示了一个永恒真理——所有标榜淡泊的姿态,都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欲望。这种用动物寓言揭示人性的手法,比直接说教高明得多,就像用动画片讲成人世界的规则,既生动又不失深刻。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