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本有江南水竹情,谬持华藻谒承明。
四年五向金焦渡⑴,万里重为晋冀行。
臣罪每蒙明主贳,吏文先为故人惊。
风前又听沧浪起,两鬓霜寒一棹轻。

现代解析

这首《渡江》诗描述了一位诗人渡过长江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心境。

首句“本有江南水竹情”,意思是诗人原本对江南的水乡和竹林有着深深的喜爱。这里的“水竹”象征着诗人向往的宁静、清雅的生活环境。

“谬持华藻谒承明”,这里诗人说自己带着华丽的文辞去见君王。其中,“华藻”指的是华丽的辞藻,比喻诗人的文章,而“承明”则指的是朝堂,诗人在这里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才学不足以真正地得到君王的赏识。

接下来,“四年五向金焦渡,万里重为晋冀行”描绘了诗人在江南和北方频繁来往的经历,表明他频繁旅行和公务繁忙的生活状态。

“臣罪每蒙明主贳”,意思是自己犯了错误,但每次都能得到君主的宽恕,表现了诗人对于君主的感激之情。

“吏文先为故人惊”则说明了诗人写作的才华甚至让同行的官员感到惊讶,体现了他的文才过人。

最后一句“风前又听沧浪起,两鬓霜寒一棹轻”,描写的是诗人乘船渡江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世的沧桑感。其中,“沧浪起”比喻人生波折,“两鬓霜寒”形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而“一棹轻”则表达了诗人在历经波折后心境的平和与轻盈。

整首诗通过诗人渡江的经历和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过往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君主的感激之情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