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雅三篇 其二 ①皇矣

皇矣圣功,边氓孔安。
惟帝念兹,冀即于完。
自我来归,由暑讫寒。
旅师在野,雨雪其漫(一章)。
天初生人,岂择莠良。
帝德好生,并包八荒。
从化者存,不龚者亡。
汝尚能来,无或汝戕(二章)。
汝家糜矣,汝徒嫠矣。
羁孤单栖,云何嬉矣。
汝尚能来,食之衣之。
天无不帱,天无不持(三章)。
怙终者诛,国有明纪。
彼顽不悛,盗我储峙。
师进逐之,原野万里。
皆我职方,何奔何止(四章)。
皇命于廷,是砺是攻。
拔本塞乱,惟义之中。
朕不亲往,边人㷀㷀。
我怙我恃,岂惮征行(五章)。
朔风萧萧,捲我旆旓。
翠华载临,俨涉我郊。
藩落老稚,箪壶以劳。
帝来抚我,于险于遥(六章)。
或拥周道,或控马首。
帝颜霁温,下拊以手。
如燠如春,恩语勤厚。
坐使来前,薄飨其有(七章)。
言幸师营,言迫贼垒。
烜赫天声,贼党破徙。
其降如归,其趋如市。
来者既多,惟恐后至(八章)。
帝待降人,曰彼大辜。
汝则何罪,罹彼毒荼。
致汝于锋,致汝于屠。
其来汝拔,爰止爰居(九章)。
帝谓降人,我黎我赤。
草枯于原,冰坚于碛。
蔼蔼阳和,于疆于陌。
尽降其人,大丑斯获(十章)。
我士我旅,岁其云迁。
帝念我人,言归言旋。
凯声载路,士女阗阗。
帝威帝德,振古无前(十一章)。

现代解析

这首《皇矣》是歌颂帝王武功与仁德的叙事诗,用现代视角可以这样解读:

1. 战争与和平的双重主题
开篇展现边疆安定景象("边氓孔安"),但随即转折到军队在雨雪中行军的艰苦("旅师在野,雨雪其漫"),暗示和平需要武力保障。诗中既有对顽抗者的严厉("怙终者诛"),又反复强调帝王的包容("汝尚能来,无或汝戕"),体现刚柔并济的治国智慧。

2. 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诗人用生动对比说服敌人归降:
- 先描绘流离失所的惨状("汝家糜矣,汝徒嫠矣"像说"你家毁了,同伴死了")
- 再给出诱人条件:归顺就有吃穿("食之衣之"),像寒冬里突然送温暖
- 最后警告顽固分子会像野草被铲除("拔本塞乱")

3. 帝王亲征的震撼场面
后几章宛如电影镜头:
- 寒风中皇家仪仗到来("朔风萧萧,翠华载临")
- 百姓夹道欢迎("箪壶以劳"就是提着饭篮犒军)
- 帝王亲手扶起跪拜者("下拊以手"),用春天般的温暖话语感化众人
- 投降者多得像赶集("其趋如市"),生怕来晚了没好处

4. 人性化的胜利
最特别的是对待俘虏的态度:
- 不把罪责推给普通士兵("汝则何罪"),理解他们是被胁迫的
- 用"你们是我的百姓"("我黎我赤")拉近距离
- 最终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效果

现代启示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永恒道理: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武力镇压,而在于让对手心服口服。就像现代管理中"恩威并施"的策略,既有明确的底线,又给改过自新的机会。诗中帝王形象不是冷酷的征服者,而是既果断又有人情味的领导者,这种刚柔并济的智慧至今值得借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