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异乡送别朋友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友人前路的担忧,同时透露出一种豁达的乐观精神。
前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空间上的巨大跨度:作者身处异乡("异县")为南方故土悲伤,而同行的友人却要迎着北风北上。"霜清""木落"两句用简洁的景物描写,既点明秋冬时节的萧瑟,又暗示着两人即将分隔淮河两岸的遥远距离。
中间四句写送别的艰难:崎岖的山路让马车难行("危坂难回马"),温暖的南方少见北飞的大雁(暗喻书信难通)。两人就像被天地阻隔般越离越远,而这一年也即将走到尽头,更添时光流逝的伤感。
最后四句情绪转折:虽然现在像海鸟般分隔两地,但将来或许能像山鸡共饮般重逢。诗人用"从军本是乐事"来安慰友人,特别点出友人要去的九夷之地(古代对东方部落的称呼)交通便利,暗示那里并非蛮荒之地,反而可能有机会施展抱负。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呈现了离别时的矛盾心理:既有"望归天共远"的惆怅,又有"况复九夷通"的勉励,在伤感中透着温暖,展现了古人送别时既重情义又豁达的胸怀。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