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丁次翁的筼簹园,却未等到主人的场景。全诗通过四个画面展现了一个充满自然野趣又带点遗憾的秋日午后。
开头两句写园中景致:弯弯曲曲的小路,高低错落的房屋,既有天然形成的部分,也有人工修整的痕迹。这种半天然半人工的布局,暗示了主人既追求自然又不失雅致的生活情趣。
第三句突然拉远镜头:在万竿修竹的背景下,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这里的"人独立"既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想象中的园主,在竹海中显得格外渺小孤寂。
最后一句点明时令与心境:诗人搔首等待,原来正值菊花开放的季节。"搔首"这个动作很生动,既表现了等待的焦急,又透露出几分无奈——菊花都开了,可相约赏菊的人却迟迟未至。
全诗妙在将期待落空的淡淡惆怅,融化在幽静的园林景色中。那曲折的小径、参差的屋宇、成片的竹林和待放的菊花,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声(仿佛能听见诗人搔首的窸窣)有色的写意画,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既惬意又略带失落的复杂心情。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