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无日不饮遂作肺嗽效乐天体
生与酒俱生,长与酒俱长。
行时酒在樽,坐时酒在盎。
一日不举酒,一日眉不放。
春来身无事,结客鏖胜赏。
南山步新堤,西湖撑彩舫。
或飞名园盖,或祖都门帐。
大酌须淋漓,小酌犹酣畅。
家山忽入梦,江头问两桨。
友社惜我去,共和骊驹唱。
剧饮连昼夜,大似灌鼠壤。
不往愠眉须,好意难弃忘。
平生无肺病,因兹作微恙。
终夕劳喘呀,如吹竹筒样。
积痰动盈缶,咽吐不停吭。
童奴更谒谏,浸恐伤府藏。
万里寄一身,节宣岂宜爽。
刍荛不可遗,予心默云当。
饮食著圣经,观颐识爻象。
惯习未易夺,刚制乃所尚。
初如键弩牙,又类遏溪涨。
稍稍撤觞斝,久之绝怅望。
肠枯与吻燥,但当吸瀣沆。
宵枕遂小康,其效疾影响。
遽言终止之,未敢保其往。
酒颂我文章,酒徒我钩党。
有时倚危楼,搔首独惆怅。
大药不可求,此物足凭仗。
陶谢匪沉酗,遗意觇佛彷。
下士闻道笑,识者眉睫上。
更欲买黄金,归铸杜康像。
行时酒在樽,坐时酒在盎。
一日不举酒,一日眉不放。
春来身无事,结客鏖胜赏。
南山步新堤,西湖撑彩舫。
或飞名园盖,或祖都门帐。
大酌须淋漓,小酌犹酣畅。
家山忽入梦,江头问两桨。
友社惜我去,共和骊驹唱。
剧饮连昼夜,大似灌鼠壤。
不往愠眉须,好意难弃忘。
平生无肺病,因兹作微恙。
终夕劳喘呀,如吹竹筒样。
积痰动盈缶,咽吐不停吭。
童奴更谒谏,浸恐伤府藏。
万里寄一身,节宣岂宜爽。
刍荛不可遗,予心默云当。
饮食著圣经,观颐识爻象。
惯习未易夺,刚制乃所尚。
初如键弩牙,又类遏溪涨。
稍稍撤觞斝,久之绝怅望。
肠枯与吻燥,但当吸瀣沆。
宵枕遂小康,其效疾影响。
遽言终止之,未敢保其往。
酒颂我文章,酒徒我钩党。
有时倚危楼,搔首独惆怅。
大药不可求,此物足凭仗。
陶谢匪沉酗,遗意觇佛彷。
下士闻道笑,识者眉睫上。
更欲买黄金,归铸杜康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酒鬼的自白,用幽默自嘲的方式写自己如何沉迷喝酒、喝出病来,最后艰难戒酒的过程。全诗像一篇"饮酒忏悔录",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开头16句像开派对:诗人说自己从生下来就离不开酒,走路坐着都要带着酒壶。春天闲着没事就呼朋唤友到处玩,在南山散步、西湖划船,在名园设宴、城郊野餐,大杯小杯喝得痛快。这里用"鏖胜赏"(拼命玩)、"飞名园盖"(豪华宴会)等夸张说法,活灵活现画出酒鬼的快乐生活。
中间18句是生病记:梦见家乡突然想回家,朋友设宴连轴送行,结果喝到像"灌老鼠洞"般疯狂。连续酗酒让从不生病的他咳喘不止,痰多得能装满罐子,把仆人都吓坏了。这里用"如吹竹筒"形容喘气声,"咽吐不停吭"写咳嗽的狼狈相,既真实又滑稽。
接着20句是戒酒记:诗人意识到再喝会伤身,决定像"拉紧弓弦"、"堵住溪水"一样强行戒酒。刚开始浑身难受(口干舌燥),慢慢习惯后居然睡安稳了。但他不敢保证能永远戒掉,因为酒曾是他写诗的灵感("酒颂我文章"),酒友就像亲人("酒徒我钩党")。这段把戒酒时的矛盾心理写得特别真实。
最后12句升华主题:诗人说虽然靠戒酒养好身体,但偶尔还会惆怅地倚楼想喝酒。他把酒比作"大药",说陶渊明、谢灵运这些爱喝酒的名士也不是真糊涂,而是有深意的。最后两句最幽默——说要铸个杜康(酒神)像供起来,说明他骨子里还是馋酒。
全诗妙在三点: 1. 把酗酒、病痛、戒酒这些不太雅观的事写得坦率可爱 2. 比喻特别生动,像"灌鼠壤"(喝得像灌老鼠洞)、"键弩牙"(戒酒像拉紧弓弦) 3. 不装高尚,最后承认还是想喝酒,非常真实
就像现在人发朋友圈自嘲"熬夜追剧黑眼圈",诗人用幽默化解了尴尬,让读者笑着理解:原来古代文青也和我们一样,会放纵、会生病、会挣扎着改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