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同王麟徵汪西颢符圣几坐报国院池上

秋意落僧院,行径纡且微。
爱此湛湛水,脩林隐炎晖。
废堑寒瓜蔓,古堞高天围。
清荫渐半池,鯈鱼如有归。
盈耳发竿籁,长风本无机。
一一适吾愿,讵似身世违。
永日敷坐贝,无人挂浴衣。
冷绝白鸟营,闲免苍蝇讥。
祇应二三子,勿叹知音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早秋午后,诗人和几位朋友在报国院的池塘边闲坐的场景。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喜爱。

开头说秋天的气息已经悄悄来到寺庙的院子里,小路弯弯曲曲不太明显。诗人特别喜欢这里清澈的池水,高大的树木遮挡了炎热的阳光。废弃的护城河里长着野生的瓜藤,古老的城墙高高地围着天空。

池塘渐渐被树荫遮住了一半,小鱼儿游来游去好像找到了归宿。风吹过竹林发出悦耳的声音,这风儿本是无心吹来的。眼前的一切都正合诗人的心意,不像现实生活那样让人烦恼。

他们在这里坐了很久,没有人来打扰。白鸟安静地待着,连烦人的苍蝇也不来打扰。诗人觉得只要有这两三个知心朋友相伴,就不必感叹知音难觅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宁静优美的秋日景象
2. 通过对池塘、树木、小鱼等细节的描写,营造出悠闲惬意的氛围
3. 表达了与知心朋友共度时光的满足感
4. 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完美结合,展现了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切的感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秋日午后,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友情的珍视。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