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行

忆昔长安事薄游,相逢意气淩千秋。
鸣珂队逐双龙阙,就日辉腾五凤楼。
紫陌繁花邀并马,玉河新柳系停驺。
是时方喜离家食,海内朋游近相得。
翻手宁知云雨情,论心未怯风尘色。
衔杯结伴有高阳,挥麈谈天俱碣石。
一从分袂出都门,世事悠悠不可论。
落魄天涯时自惜,狂歌燕市几人存。
驱车每共嗟危辙,逆旅能无念故园。
暂假拂衣归栗里,林泉幽暇释尘滓。
几年松菊讵云荒,何处江山誇洵美。
却爱吾庐未可忘,畏路无心强复起。

现代解析

这首诗《忆昔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像一部回忆录一样讲述了作者从意气风发到落魄迷茫,最后回归平静的心路历程。

第一部分:青春狂欢(前12句)
诗人回忆年轻时在长安的潇洒生活,像在描述一部古装剧的开场:他和朋友们骑着马在开满花的街道上奔驰,把马拴在柳树下喝酒,在皇宫附近的高档酒楼聚会。那时候觉得离开家乡闯荡特别酷,结交的朋友都像《三国演义》里的英雄好汉一样豪爽。他们喝酒吹牛、谈天说地,感觉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第二部分:现实暴击(中间6句)
但离开京城后画风突变,就像毕业后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朋友各奔东西,生活变得艰难,曾经的豪言壮语被现实打脸。诗人说自己像流浪汉一样四处漂泊,偶尔在街头借酒消愁,开车赶路时总想起老家。这里用"危辙"(危险的车辙)比喻人生道路的坎坷,特别形象。

第三部分:回乡治愈(最后8句)
最后诗人选择回老家种田,像现代人逃离"996"回归田园。虽然松菊可能都荒芜了,但熟悉的山水让他安心。最后两句最打动人:虽然还是觉得自家破房子最好,但想到外面的艰难世界,又懒得重新奋斗了——这种躺平心态,是不是很像现代打工人的心声?

全诗用对比手法特别强烈:前半段是滤镜下的青春片,后半段是现实纪录片。最厉害的是诗人把"想躺平又不好意思直说"的矛盾心理,通过"却爱吾庐...无心强复起"婉转表达出来,就像现在年轻人说"回老家啃老真香,但不好意思发朋友圈"。这种跨越千年的共鸣,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