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鞳布)曹(学闵)二公戒坛祠图(辛未)

西山有古坛,岧峣出尘界。
谁是登坛人,先当受孔戒。
二老共遗荣,山僻性逾爱。
松石寄精神,栗主一祠对。
我曾入山游,高风想先辈。
读记念我师,更下祠中拜(祠中碑记乃朱文正师撰)。
山南二老庄,我师墓亦在。
归途谒墓门,梁木悲兹坏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西山古坛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开头四句介绍了西山的古坛高耸入云,仿佛与尘世隔绝。想要登上这座古坛的人,首先要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孔戒")。这里暗示古坛不仅是地理上的高处,更是精神上的圣地。

中间六句提到"二老"(曹学闵和鞳布)淡泊名利,喜爱山野生活。他们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松石之间,后人建祠堂纪念他们。作者游览时,不禁想起这些前辈的高尚品格,并虔诚地在祠堂中祭拜。

接下来四句提到祠堂中的碑文是作者老师朱文正所写,引发对老师的思念。附近还有"二老庄"和老师的墓地,作者在归途中前去祭拜。

最后两句"梁木悲兹坏"用梁木朽坏比喻老师去世,表达了深切的悲痛。

全诗通过描写古坛、祠堂、墓地等场景,串联起对先贤和老师的追思,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敬仰先贤的美德。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前辈的敬仰和对师长的深切怀念。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