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刘吏部的人从小到大的优秀事迹,以及对他英年早逝的惋惜。
开头四句说他小时候就与众不同,早早跟着长辈学写诗,长大后科举考试一举成名("登桂籍"指考中进士),当官后很快就把管辖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静潢池"比喻平定混乱)。
中间四句重点夸他的为官之道:每到一处都能体察百姓疾苦,一生都被称为官员的楷模。本来在中央部门("郎闱")正要被重用,可惜突然去世("弃明时"指在政治清明的时代离世)。
全诗用简单明了的对比手法:小时候聪明→长大后能干→当官爱民→正要升官却去世。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强烈反差,让读者既佩服他的才能品德,又对他没能施展抱负感到深深遗憾。这种"优秀人才早逝"的遗憾,正是最能引发普通人共鸣的情感。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