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行送张子崧之白下
秋风水绿秦淮里,香阁珠帘映淮水。隔岸倡楼十万家,日日笙歌醉罗绮。
吾侪酒徒老亦狂,不论文饮红裙彊。闱中就草日未落,脱帽急走青楼倡。
曲头小姬歌擅名,双鬟倚酣徐发声。风生月出夜将半,掉头曲罢钟山青。
人生此乐岂常有,送子江千重回首。男儿富贵自有时,但遇风流莫相负。
燕台漠漠尘纷纷,天寒路长愁杀人。我今别子且欲往,为子先驱多苦辛。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作者送别他的朋友张子崧去白下(现在的南京)。诗中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以及作者与朋友间的友情,同时也透露出人生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秋风水绿秦淮里,香阁珠帘映淮水”,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秋风阵阵,秦淮河的水显得更绿,河边的楼阁和珠帘在淮水的映照下更显风采。这样的环境给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白下的繁华景象,“隔岸倡楼十万家,日日笙歌醉罗绮”。可以看出白下十分繁华,到处是歌舞升平,人们在这种环境下享受人生。
然后,作者开始展现他的个性和他与朋友间的友情。“吾侪酒徒老亦狂”,作者自称是老酒鬼,但也疯狂。他不拘小节,与朋友们一起饮酒作乐,甚至与歌女一起饮酒唱歌。这部分展示了作者的豪放不羁的性格。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开始谈论人生和送别。“人生此乐岂常有”,作者感慨人生的快乐不是常常能遇到的。“男儿富贵自有时,但遇风流莫相负”,作者告诫朋友,虽然男人追求富贵是正常的,但遇到真正的人生乐趣时,不要辜负了。
然后,作者提到与朋友分别的情境,“燕台漠漠尘纷纷,天寒路长愁杀人”。分别的地方尘土弥漫,天气寒冷,路程遥远,让人感到忧愁。最后,作者表示他将要离开,为朋友先行一步,经历许多艰辛。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白下的繁华,展现了作者与朋友间的友情,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诗的语言通俗易懂,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直白的表达,让读者能深入理解诗的精髓和魅力。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