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夜里辗转难眠的官员的所见所闻,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展现了夜间的孤寂与朝堂生活的压力。
前两句写深夜街头的寒意,用"阁阁"(拟声词)形容某种夜间声响(可能是更夫打梆子或虫鸣),营造出空旷冷清的氛围。中间四句是精华:诗人静卧床上,听到断断续续的声响,数着更声难以入睡。月光渐渐暗淡,霜花仿佛被这声音震碎落下,用视觉(月影、霜华)和听觉(敲碎声)的联动,把无形的夜寒写得生动可感。
最后两句点明身份:原来诗人是等着上早朝的官员,想到天不亮就要赶着进宫,此刻车马声已隐约传来。这里的"紫微城"借指皇宫,暗示着繁重的公务即将开始。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失眠夜写得充满诗意:寒夜的声响像在和时间赛跑,既带着文人独处的雅致,又透露出身不由己的疲惫。我们现代人加班前夜的辗转反侧,大概也能体会到这种"数着时间等天亮"的滋味。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