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州阅武赠屠兵备

桓桓使者居,扼楚复持越。
割镇山水邦,并提虎龙节。
庙画用老成,戎机资明哲。
指挥不须臾,顿使精采别。
好整兼多暇,教民方大阅。
中军雷鼓动,前表帛旌揭。
驰驱马足齐,坐作人声绝。
草木助行威,鱼鸟皆成列。
千屯知击刺,四境无盗窃。
风静鲸鲵波,氛收豺虎穴。
从容尊俎间,谈笑外冲折。
予本好奇策,当歌生壮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军事阅兵的壮观场面,歌颂了将领的才能和军队的威武。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将领形象
开篇用"桓桓"(威武的样子)形容坐镇饶州的军事长官,说他像一把锁,同时控制着楚越要地。这位将领既有丰富经验,又懂军事谋略,短短时间就让军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 阅兵盛况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阅兵场景:中军擂鼓震天,旗帜高扬,战马奔驰整齐划一,士兵操练时鸦雀无声。连草木鱼鸟都像在助威列队,用环境烘托出肃杀威严的气氛。

3. 治军成果
通过"千屯知击刺"展现士兵训练有素,"四境无盗窃"说明当地治安良好,像鲸鲵(比喻凶敌)和豺虎(比喻匪患)都被肃清,体现了将领治军有方。

4. 诗人感慨
结尾诗人说自己本就向往奇谋妙策,看到这场阅兵更激发豪情,忍不住写诗赞颂。这里透露出文人对于卫国安邦的向往。

全诗最精彩的是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既有雷鼓旌旗的震撼场面,又有"人声绝"的肃穆时刻;既写军队的"驰驱"动态,又用草木鱼鸟的静态映衬。通过这种对比,把阅兵的庄严气势和将领的指挥若定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